當地時間8月1日,歐盟歷史性地迎來了《人工智能法案》(以下簡稱《法案》)的正式生效,標志著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能領域的法規正式落地。這一里程碑式的舉措,被歐盟內部市場委員蒂埃里·布雷東贊譽為“一個有效、適度且全球首創的人工智能框架”,為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樹立了新的標桿。
《法案》的核心在于其風險分類與差異化監管策略。根據人工智能技術使用方式可能帶來的風險影響,該法案將人工智能風險劃分為四個等級,實施逐級遞增的嚴格管控措施。尤為引人注目的是,對于風險最高的兩類情形——利用AI技術操縱人類潛意識以唆使犯罪,以及在犯罪搜查中實時應用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,均被明確列為“禁止”行為。此外,基于犯罪心理畫像的預測、在考試測評中不當使用AI等也被視為高風險行為,受到嚴格限制。
為了保障公眾知情權和透明度,《法案》要求人工智能系統,如聊天機器人等,必須明確告知用戶其正在與機器交互,同時規定技術提供商需確保合成的多媒體內容(包括音頻、視頻、文本和圖像)能夠被有效識別為AI生成,以防止誤導和欺騙。
在責任與處罰方面,《法案》設立了嚴厲的罰則,對于違反“禁止”條款的企業,將面臨高達3500萬歐元或全球年營業額7%(以較高者為準)的罰款。而對于其他未履行風險分類下相應義務的行為,也將根據業務規模被處以不同程度的罰款,最高可達1500萬歐元或全球年銷售總額的3%。
《法案》的出臺歷經三年醞釀與籌備。自2021年4月歐盟委員會首次提出提案以來,經過多輪談判與協商,去年12月歐洲議會、歐盟成員國及歐盟委員會最終達成一致。今年2月,歐盟27國代表確認了《法案》的最終文本,5月歐盟理事會正式批準并成立了專門的人工智能辦公室,負責法案在歐盟層面的實施與監督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法案》的實施將采取分階段推進的方式,部分條款將在法律通過后6至12個月內生效,而大部分核心規則將于2026年8月2日起全面施行。為確?!斗ò浮返挠行绦?,歐盟成員國需在2025年8月2日前指定國家層面的市場監督及執行機構,而歐盟委員會的人工智能辦公室將扮演關鍵角色,協調并推動整個歐盟范圍內的人工智能監管工作。
隨著《人工智能法案》的正式生效,歐盟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,不僅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,也為全球范圍內的AI監管合作樹立了典范。